您好,我很想了解一些关于5*6 电缆的信息,您是否能给我提供一些相关的知识呢?谢谢!
56电缆线带直径30毫米的护套,可以选择大小不同、不同厂家生产的电缆。6平方的电线外径是16.4mm。5×6平方电缆线外径是18.8mm。电缆线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每组至少两根)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缆,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电缆具有内通电,外绝缘的特征。电缆有电力电缆、
控制电缆、补偿电缆、屏蔽电缆、高温电缆、计算机电缆、信号电缆、同轴电缆、耐火电缆、船用电缆、矿用电缆、铝合金电缆等等。它们都是由单股或多股导线和绝缘层组成,用来连接电路、电器等。电缆按照光伏电站的系统可分为直流电缆及交流电缆,根据用途及使用环境的不同分类如下,直流电缆组件与组件之间的串联电缆。组串之间及其组串至直流配电箱(汇流箱)之间的并联电缆。直流配电箱至逆变器之间电缆。直流电缆的分类以及产品用途等与特点有关。1、直流电缆:1、交流电缆分为直流电缆和交流电缆,2、交流电缆是近年来的一种趋势。它是指电缆的一些导线,用来传输控制信号以及送电,从而产生交变的磁场,并且具有一定的阻止磁场,一般是为了增强电缆的韧性,对其使用性能要求比较高的场合。3、交流电缆:近年来,大量的交流电缆都使用到了交流电缆,例如交流统包型电缆,直流电压、直流链接、交流聚乙烯绝缘、直流电压。这样做的电缆成本低,在很多领域应用中得到广泛应用。不过,通过使用时间比较长,也是一种比较常用的电缆,一般情况下,交流电缆的最长长距离是1000米,而直流电缆的最高距离仅为60米。
56电缆5芯6平方电缆用多大的线管1、安装电线电缆的时候,将电线在穿管的横截面积就达到了30平方毫米,所选择的穿线管就要达到直径16毫米,可以选择PVC的穿线管,因为16毫米的PVC穿线管,它的横截面积已经达到了114平方毫米,足够使用了。2、安装电缆使用穿线管也有一定的要求,横截面积需低于管道穿线管横截面积的百分之四十,所以穿线管选择最起码要达到75平方毫米以上,而16毫米的穿线管就能够相匹配,足足有余。电缆横截面积是2.5平方毫米,穿线管也是4平方毫米,是可以穿4平方毫米的电缆。6a需要穿线管就必须要看电缆的横截面积是否符合标准,一般来说,4平方的电缆横截面积是2.5平方毫米,这是根据国家标准生产出来的,所以一般照明1.5的电缆横截面积是1.5平方毫米,而工业厂房都是4平方毫米,因此,穿线管肯定是最佳了。横截面积虽然是一些,但可能是因为生产工艺以及电器存在的一些偏差,导致了电线横截面积有一些偏差,导致了电线横截面积更大,需要使用太小。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电线横截面积比较大,而且施工人员要求较高,需要穿线管,大家一定要注意,而电缆容易发热,一旦电器设备内部某个绝缘部件损坏,就会导致电器设备的线发热,进而引发安全事故。要根据家里的实际情况,合理选用电线,这样才能保证用电安全。电缆选购的时候,一定要根据电器功率和电压来选择合适的电线。也可以结合家里的实际用电量,也可以选择合适的电线。
5mm直径的电线是20平方,计算过程如下 电线的半径=5/2=2.5mm 电线的截面面积=3.1416x2.5x2.5=19.6平方毫米 我国常用导线标称截面(平方毫米)规格为 1、1.5、 2.5、 4、 6、 10、 16、 25、 35、 50、 70、 95、 120、 150等。
BLVVB-3*6平方铝芯电缆1米铝重量是48.6克,铝的密度是2.7,则3*6*2.7*1=48.6克。
2*6平方铝芯VLV22电缆每米铝重量是32.4克。铝的密度是2.7,则2*6*2.7*1=32.4克。
用5乘75铜电缆,载流量为400安。根据三相电流P=1.732乘U(线)乘I(线)得知,但具体还要根据电缆的实情决定,如绝缘材质、敷设条件等等,都会影响电缆的带动功率。电线电缆规格不能太大太小,太大,会造成资源浪费,电线太小,又会造成线路发热,造成线路老化、损坏。最好根据实际参考选择,毕竟电在不同环境,输送距离不一样,承受的功率也不同。
BLVVB-2×6平方铝芯电缆1米铝重量是32.4克,铝的密度是2.7,则2×6×2.7×1=32.4克。
1、额定电压不同,RVV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连接软电缆的电压等0.3/0.5KV,YJV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电压等级低压0.6/1KV,中压6/10KV到26/35KV2、外表不同,RVV电源线是弱电系统中常用电线电缆,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RV线外加一层护套,YJV电缆的铜芯导体和RVS铜芯导体一样有绝颜外层,同时最外层还有一层护套,属于环保电缆 YJV电源线内的铜芯线一般是成平行状态不绞缠3、用途不同,RVV主要用在仪表等线路,环境温度高于0度。YJV多用于系统线路。
开口铜线鼻子规格型号:1.5-8平方铜鼻子常用型号是OT、UT、RV、RNB、SNB、C45、SC等。2.10平方以上铜鼻子常用型号是:DT、DTG、DTL、SC、JM、JG、GT等。3.铜鼻子常用开号型号有:DT、DTG、DTL1、DTL2、GTY、GTL、SC、JGJM、C45、OT、DIN、AUS、RV、SV、GTY、BV、FDD、MDD、VE、EN、TE、MPD、FRD、PBDD、FDFD、PTV等。
VV 1*6平方铜芯电缆1米铜重量是0.05千克,铜的密度是8.9,则1*6*8.9*1=0.05千克。
35kw用电设备的额定电流I=P/√3×U×cosφ=35/1.732×0.38×0.90=59.09A。(电压U=0.38kv、功率因数cosφ按0.90)。1、选用3×16+1×10的铜芯电缆(安全载流量:68A)或3×25+1×16的铝芯电缆(安全载流量71A)。2、选用橡皮绝缘导线:铜线10mm。
请问VV22铜芯4芯6平方电缆能承受多少千瓦功率?
VV22 4芯6平方铜芯电缆380v下功率为25.73千瓦。VV22 4芯6平方铜芯电缆的载流量为46A,根据功率计算公式:P=√3UIcosb(cosb表示功率因数,取值0.85),所以P=√3UIcosφ=1.732*380*46*0.85=25.73千瓦。
VLV22 2x6平方铝芯电缆1卷铝重量是3.24kg。铝的密度是2.7,1卷的长度国标为100米,则2x6x2.7x100=3.24kg。
电缆(YJV-5*6)-表示为:交联聚氯乙烯护套五芯(铜芯)电缆,线芯为5根6平方毫米的导线,可在安全要求高、或土壤电阻率过高、至使用电设备无可靠接地、需要引保护地线时,可以采用五芯电缆,其中双色线(一般半黄半绿色)为接地保护线。
400mm2铜电缆一米重4千克左右。铜电缆每米重量:1、每米重量(公斤)-截面面积*0.89 (铜的密度) ÷ 100*芯数列如 YJV 4*120每米的重量=120*0 89÷ 100*4-4.272kg2、每米重量(公斤)-每根芯的截面总和(mm2) *0.0168例如YJV-3+240+2*120 电缆 1米的重量为 (3*240+2*120)*0.0168-960 * 0.0138 = 16.128kg。电缆铜重量=截面*比重*芯数.400*3*8.9=10.68KG,这只是理论用量。
承载电流:237.5A(铜芯线)。

yjv4*70+1*35电缆的意思是: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里有4根70mm平方的铜芯电缆线,加上1根35mm平方的铜芯电缆线。
国家电缆是不属于其他厂矿,单位的有着国防意义的国家级电缆。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在此周围施工,取土。
MI电缆型号BTTZ截面在25平方毫米以上都做成单芯,以下的是多芯。但最近十年这种规则已经不复存在了,柔性MI电缆BBTRZ和常见的YJV、VV电缆一样也生产出了1.5-500mm2。国内检测矿物电缆的依据主要有BS6387《在火焰条件下电缆保持线路完整性的耐火试验方法》中C(单纯燃烧)、W(喷淋)、Z项(撞击)实验;和国标GB/T19216.21《在火焰条件下电缆或光缆的线路完整性试验》、《GB/T 13033-2007 额定电压750V及以下矿物绝缘电缆及终端》。
BLVVB 2x6平方铝芯电缆220v下功率为7.7kw。BLVVB 2x6平方铝芯电缆的载流量为35A,所以35x220=7.7kw。
四芯6平方铜芯YJV电缆50米铜重量是21.36斤,铜的密度是8.9,则4x6x8.9x50=21.36斤。
380V是相相之间的电压,220V是相零之间的电压。每个变压器引出线都是三相一零。380V和220V的是根据你用的电器来决定的,一火一零的电器是220V的,两根火或者用三根火线的电器是380V的。选用电线要本着适用、经济的原则。15KW的 380V电器用3X10+1X6平方毫米铝电缆就可以。如果不需要照明,用3芯10平方毫米铝电缆。

电缆沟四层支架有低压电缆和控制电缆如何按层敷设电缆桥架规程一般按电缆电压分层。顺序由上向下排列:高压电缆。低压电缆。控制电缆。仪控电缆。通迅电缆。所以:电缆沟四层支架。有低压电缆放在桥架上层。控制电缆放在桥架下层。桥架以水平层尺寸一般规定为:高压与高压0.2m一0.5m;高压与低压0.5m一0.8m;强电与弱电0.5m一1.2m;一般重的在下面,轻的在上面;高压的在下面,低压的在上面;无屏蔽的在下面,需要抗干扰的在上面(甚至最上面一层是全封闭桥架,用于敷设信号电缆、通讯电缆);动力电缆在下面,控制电缆在上面。
电缆穿管规范要求篇一:电力电缆穿管及桥架施工规范电线电缆穿管及桥架施工规范根据04DX101-1 建筑电气常用数据图集:1、 电线电缆穿管保护敷设及在线槽内敷设:2、 线槽内允许容纳电缆根数:3、电线电缆外径与面积的关系:4、 电缆桥架与各种管道的最小近距:5、 电力电缆穿管最小管径:篇二:电缆敷设规范电缆敷设规范(Ⅰ)一般规定第5.6.1条 选择电缆路径时,应按下列要求:一、应使电缆不易受到机械、振动、化学、地下电流、水锈蚀、热影响、蜂蚁和鼠害等各种损伤;二、便于维护;三、避开场地规划中的施工用地或建设用地; 四、电缆路径较短。第5.6.2条 对于露天敷设的电缆,尤其是有塑料或橡胶外护层的电缆,应避免日光长时间的直晒,必要时应加装遮阳罩或采用耐日照的电缆。第5.6.3条 电缆在屋内、电缆沟、电缆隧道和竖井内明敷时,不应采用黄麻或其它易延燃的外保护层。第5.6.4条 电缆不应在有易燃、易爆及可燃的气体管道或液体管道的隧道或沟道内敷设。当受条件限制需要在这类隧道内敷设电缆时,必须采取防爆、防火的措施 第5.6.5条 电缆不宜在有热管道的隧道或沟道内敷设电力电缆,当需要敷设时,应采取隔热措施。第5.6.6条 支承电缆的构架,采用钢制材料时,应采取热镀锌等防腐措施;在有较严重腐蚀的环境中,应采取相适应的防腐措施。第5.6.7条 电缆的长度,宜在进户处、接头、电缆头处或地沟及隧道中留有一定余量 (Ⅱ)电缆在室内敷设第5.6.8条 无铠装的电缆在屋内明敷,当水平敷设时,其至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2.5m;当垂直敷设时,其至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8m。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有防止电缆机械损伤的措施;当明敷在配电室、电机室、设备层等专用房间内时,不受此限制 第5.6.9条 相同电压的电缆并列明敷时,电缆的净距不应小于35mm,且不应小于电缆外径;当在桥架、托盘和线槽内敷设时,不受此限制。1KV及以下电力电缆及控制电缆与1KV以上电力电缆宜分开敷设。当并列明敷时,其净距不应小于150mm 第5.6.10条 架空明敷的电缆与热力管道的净距不应小于1m;当其净距小于或等于1m时应采取隔热措施。电缆与非热力管道的净距不应小于0.5m,当其净距小于或等于0.5m时应在与管道接近的电缆段上,以及由该段两端向外延伸不小于0.5m以内的电缆段上,采取防止电缆受机械损伤的措施。第5.6.11条 钢索上电缆布线吊装时,电力电缆固定点间的间距不应大于0.75m;控制电缆固定点间的间距不应大于0.6m。第5.6.12条 电缆在屋内埋地穿管敷设时,或电缆通过墙、楼板穿管时,穿管的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第5.6.13条 桥架距离地面的高度,不宜低于2.5m。第5.6.14条 电缆在桥架内敷设时,电缆总截面面积与桥架横断面面积之比,电力电缆不应大于40%,控制电缆不应大于50%。第5.6.15条 电缆明敷时,其电缆固定部位应符合表5.6.15的规定 表5.6.15 电缆的固定部位第5.6.16条 注明电缆编号、型号规格、起点和终点。(Ⅲ)电缆在电缆沟或隧道内敷设第5.6.17条 电缆在电缆沟和隧道内敷设时,其支架层间垂直距离和通道宽度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表5.6.17的规定。表5.6.17 电缆支架层间垂直距离和通道宽度的最小净距(m)第5.6.18条 电缆沟和电缆隧道应采取防水措施;其底部排水沟的坡度不应小于0.5%,并应设集水坑;积水可经集水坑用泵排出,当有条件时,积水可直接排入下水道。第5.6.19条 在多层支架上敷设电缆时,电力电缆应放在控制电缆的上层;在同一支架上的电缆可并列敷设。当两侧均有支架时,1KV及以下的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宜与1KV以上的电力电缆分别敷设于不同侧支架上。第5.6.20条 电缆支架的长度,在电缆沟内不宜大于350mm;在隧道内不宜大于500mm 第5.6.21条 电缆在电缆沟或隧道内敷设时,支架间或固定点间的最大间距应符合表5.6.21的规定。第5.6.22条 电缆沟在进入建筑物处应设防火墙。电缆隧道进入建筑物处,以及在进入变电所处,应设带门的防火墙。防火门应装锁。电缆的穿墙处保护管两端应采用难燃材料封堵 表5.6.21 电缆支架间或固定点间的最大间距(m) 的地段。第5.6.24条 电缆沟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盖板,盖板的重量不宜超过50Kg。第5.6.25条 电缆隧道内的净高不应低于1.9m。局部或与管道交叉处净高不宜小于1.4m。隧道内应采取通风措施,有条件时宜采用自然通风。第5.6.26条 当电缆隧道长度大于7m时,电缆隧道两端应设出口,两个出口间的距离超过75m时,尚应增加出口。人孔井可作为出口,人孔井直径不应小于0.7m。第5.6.27条 电缆隧道内应设照明,其电压不应超过36V;当照明电压超过36V时,应采取安全措施。第5.6.28条 与隧道无关的管线不得穿过电缆隧道。电缆隧道和其它地下管线交叉时,应避免隧道局部下降。(Ⅳ)电缆埋地敷设第5.6.29条 电缆直接埋地敷设时,沿同一路径敷设的电缆数量不宜超过8根。第5.6.30条 电缆在屋外直接埋地敷设的深度不应小(转载于:www.XltkWJ.Com 小 龙文档 网:电缆穿管规范要求)于700mm;当直埋在农田时,不应小于1m。应在电缆上下各均匀铺设细砂层,其厚度宜为100mm,在细砂层应覆盖混凝土保护板等保护层,保护层宽度应超出电缆两侧各50mm。

在寒冷地区,电缆应埋设于冻土层以下。当受条件限制不能深埋时,可增加细砂层的厚度,在电缆上方和下方各增加的厚度不宜小于200mm。第5.6.31条 电缆通过下列各地段应穿管保护,穿管的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 一、电缆通过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基础、散水坡、楼板和穿过墙体等处; 二、电缆通过铁路、道路处和可能受到机械损伤的地段; 三、电缆引出地面2m至地下200mm处的一段和人容易接触使电缆可能受到机械损伤地方 第5.6.32条 埋地敷设的电缆之间及其与各种设施平行或交叉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表5.6.32的规定。表5.6.32 埋地敷设的电缆之间及其与各种设施平行或交叉的最小净距(m)注:1、路灯电缆与道路灌木丛平行距离不限;2、表中括号内数字是指局部地段电缆穿管,加隔板保护或加隔热层保护后允许的最小净距; 3、电缆与铁路的最小净距不包括电气化铁路。第5.6.33条 电缆与建筑物平行敷设时,电缆应埋设在建筑物的散水坡外。电缆引入建筑物时,所穿保护管应超出建筑物散水坡100mm。第5.6.34条 电缆与热力管沟交叉,当采用电缆穿隔热水泥管保护时,其长度应伸出热力管沟两侧各2m;采用隔热保护层时,其长度应超过热力管沟和电缆两侧各1m 第5.6.35条 电缆与道路、铁路交叉时,应穿管保护,保护管应伸出路基1m。第5.6.36条 埋地敷设电缆的接头盒下面必须垫混凝土基础板,其长度宜超出接头保护盒两端0.6~0.7m。第5.6.37条 电缆带坡度敷设时,中间接头应保持水平;多根电缆并列敷设时,中间接头的位置应互相错开,其净距不应小于1.5m。第5.6.38条 带坡度或垂直敷设油浸纸绝缘电缆时,最大允许高差应符合表5.6.38的规定 表5.6.38敷设电线最大允许高差注:当油浸纸绝缘电缆敷设的高差超过要求时,可采用不滴流电缆或塑料绝缘电缆 第5.6.39条 电缆敷设的弯曲半径与电缆外径的比值,不应小于表5.6.39的规定。注:1、表中未说明者,包括铠装和无铠装电缆;2、电力电缆中包括油浸纸绝缘电缆(不滴流电缆在内)和橡塑绝缘电缆,其它电缆指控制信号电缆等。第5.6.40条 电缆在拐弯、接头、终端和进出建筑物等地段,应装设明显的方位标志,直线段上应适当增设标桩,标桩露出地面宜为150mm。(Ⅴ)电缆在排管内敷设第5.6.41条 电缆在排管内的敷设,应采用塑料护套电缆或裸铠装电缆 第5.6.42条 电缆排管应一次留足备用管孔数,但电缆数量不宜超过12根。当无法预计发展情况时,可留1~2个备用孔。第5.6.43条 地面上均匀荷载超过10t/m2时或排管通过铁路及遇有类似情况时,必须采取加固措施,防止排管受到机械损伤。第5.6.44条 排管孔的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

但穿电力电缆的管孔内径不应小于90mm;穿控制电缆的管孔内径不应小于75mm 第5.6.45条 缆排管的敷设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排管安装时,应有倾向人孔井侧不小于0.5%的排水坡度,并在人孔井内设集水坑,以便集中排水;二、排管顶部距地面不应小于0.7m,在人行道下面时不应小于0.5m; 三、排管沟底部应垫平夯实,并应铺设厚度不小于60mm的混凝土垫层 第5.6.46条 排管可采用混凝土管、陶土管或塑料管。第5.6.47条 在转角、分支或变更敷设方式改为直埋或电缆沟敷设时,应设电缆人孔井。在直线段上,应设置一定数量的电缆人孔井,人孔井间的距离不宜大于100m。第5.6.48条 电缆人孔井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1.8m,其上部人孔的直径不应小于0.7m篇三:电缆穿管敷设施工工艺标准电缆穿管敷设施工工艺标准(QB-CNCEC J060105-2004)1 使用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10kv及以下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电气工程的塑料控制电缆,矿物绝缘电力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聚氯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的穿管敷设工程 2 施工准备2.1 原材料、半成品的要求2.1.1 型号规格及电压等级符合设计要求,并有合格证。矿用橡套软电缆、交流额定电压3KV及以下铁路机车车辆用电缆、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额定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需“CCC”认证标志。2.1.2 每轴电缆上应标明电缆规格、型号、电压等级、长度及出厂日期,电缆轴应完好无损 2.1.3 电缆外观完好无损,铠装无锈蚀,无机械损伤,无明显皱褶和扭曲现象。橡套、塑料电缆外皮及绝缘层无老化及裂纹。2.1.4 电缆的其他附属材料:电缆盖板、电缆标示桩、电缆标示牌、油漆、酒精、汽油、硬酸脂、白布带、电缆头附件等均应符合要求 2.1.5电缆出厂检验报告符合标准 2.2 主要工机具敷设电缆机具见表2.2.2,根据需要选用需要的工具。392.3 作业条件2.3.1 电缆线路的安装工程应按施工图进行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