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词:
电缆 船用电力电缆绝缘采用交联聚乙烯绝缘居多,因其优异的电气性能、物理机械性能而得到广泛应用,而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氧指数OI≤22%,在空气中就能够点燃。根据以往成束燃烧试验数据显示,内衬层常规方式是采用绕包结构,该结构存在以下问题:绕包带与缆芯间不能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绕包带搭盖处留有空隙燃烧试验时空气很容易通过包带的孔隙进入缆芯,引燃绝缘材料,加速电缆的整体燃烧,A类成束燃烧试验比较接近临界值,如材料阻燃性能有波动,燃烧试验通不过。如果内衬层挤包低烟无卤隔氧层来替代绕包结构,在不增加电缆外径的基础上,可提高电缆的阻燃性能,
矿用控制电缆通过对护套材料的选取而保证电缆低烟、无卤、耐油等在特殊场合下使用时应满足的各方面要求。本文正是从电缆原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及关键工艺控制这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研制了低烟无卤高阻燃耐油船用电力电缆。由于船用电缆只用作固定敷设,导体一般采用符合IEC60228规定的2类或5类镀锡导体,而同等截面的2类导体与5类导体相比,2类导体具有以下优点:导体直流电阻小,同等截面通过额定电流就大机械性能好,抗拉强度大。如果采用绕包常采用厚度0.2双层玻璃纤维带绕包,包带后的直径是包带前直径加6倍的包带厚度,引起电缆直径的增加量为1.2mm,标准给出电缆内衬层的近似厚度,考虑到加工性能,内衬层厚度取0.5mm,引起电缆直径的增加量为1.0mm,与绕包结构相比而已,电缆直径基本等效。
1、阻燃屏蔽控制电缆:电缆综合性能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缆的护套 电缆综合性能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缆的护套,护套材料选用是本产品研制的关键。在产品研制阶段,考虑到产品需要阻燃耐油、低烟无卤,在护套材料的选择方面应突出阻燃性并兼顾低烟、无卤、耐油等性能,内容包括:优先考虑外护套氧指数OI≥34%;腐蚀性气体(无卤):pH值≥4.3,电导率≤10μS/mm;机械物理、耐油性能如表1序号1~4中的指标值。采用0.3mm镀锡铜丝编织,编织密度≥82%。由于内衬层直接挤包在电缆的缆芯上,缆芯与内衬层之间没有隔离,挤出后主要存在如下问题:线芯与护套粘结,如是印字线芯,交联聚乙烯与油墨吸附性相当差,会把字体去。
2、阻燃屏蔽控制电缆:这使得安装困难 线芯与护套之间附着力大,难以剥离,造成安装困难。通过现场观察并结合实践进行分析,我们从下两方面着手解决了以上问题:a.挤包护套时纵放PP隔离带,缆芯与护套之间形成隔离保护层。b.PP隔离带上均匀连续涂抹滑石粉,防止绝缘印字与其粘连,保证字迹清晰。汪景璞等人研究表明交联高聚物在溶剂中,发生有限溶胀。小分子通过渗透进入网型结构,由于小分子的渗透使网状结构逐渐拉长,发生高弹变形,即产生应力,阻止溶剂分子的继续进入。
3、阻燃屏蔽控制电缆:溶胀停止 当渗透压力等于网的应力时溶胀停止进而达到平衡状态,平衡时高聚物的溶胀体积与网络结构的交联度有关。对交联型低烟无卤材料来说,材料及耐油试验条件一定,电缆护套耐油性能取决于辐照后的交联度。电缆交联度的大小是通过辐照加工工艺控制来实现,而实际上电缆材料交联则引起分子量增加,交联至一定程度前能改善聚合物的物理机械性能和耐热性,但随着分子之间交联增加,生成网络,聚合物转变成硬、脆、不溶不熔产物,引起材料的老化。在交联度增加,耐油性能提高的同时,老化性能逐渐下降。因此在辐照工艺控制过程中应注意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

4、阻燃屏蔽控制电缆:用不同剂量的辐照1ᦇ 试制前采用不同辐照剂量对小段样品1#、2#、3#进行辐照,抓住护套热延伸(衡量材料的交联度,交联度高,热延伸小)变化而引起护套热老化性能、耐油性能变化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并从3组数据中寻找最佳结合点。
5、阻燃屏蔽控制电缆:具体数据如下 具体数据如下表1中序号1-4,从表中可以分析出控制电缆护套热延伸合适范围为20%-30%。成品电缆按参考文献中标准的要求进行性能试验,从表1中电缆燃烧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改进前后电缆阻燃性能得到很大的提高,而电缆燃烧后烟密度变化甚小;例行试验性能满足要求,工艺性能稳定,符合船用电缆的使用要求。
如果您对“阻燃屏蔽控制电缆”感兴趣,欢迎您联系我们